God said to Moses, "I am who I am. Here is what you must say to the Israelites. Tell them, 'I am has sent me to you.' " Exodus 3:14

2009年4月28日

生之追尋(二)遠志明

就是那麼回事兒!

人的一生總是在追尋什麼。回想自己,從兒時到如今,曾經有過許多的追尋,有的實現了,有的沒有實現。印象很深的是少年時,在河北農村勞動,很累很累的,常常用手拄著鋤頭,眺望公路上開往北京的長途汽車,心裡想︰什麼時候我也坐上汽車去北京,那該多好﹗後來真的到了北京,而且一住就十幾年。現在回憶起來,在北京住,其實也就是那麼回事兒,還不如小時候在農村時更快活。

在北京當兵時,心裡經常想︰要是能上大學該多好﹗圈在軍營裡的士兵們大多來自農村,對大學校園裡的天之驕子們羨慕得不得了。後來,我真的一下子入了中國人民大學,沒讀本科,直接讀碩士研究生,兩年後又轉為博士生,算得上幸運了。可是現在想起來,也就是那麼回事兒。現在的博士不是滿天飛嗎?  

讀書的時候,又想︰要是能在報刊上發表文章多好﹗看到別人的名字躍然紙上,心裡便有些發癢。尤其是 在《人民日報》啊,《光明日報》啊,《中國社會科學》啊,這些大報刊上發表文章,更以為了不起。結果,我真的發表文章了,而且第一篇就是在《人民日報》 上,整整一版。陸陸續續各大報刊上都有了我的文章。後來發表多了,覺得也就是那麼回事兒,沒什麼太大的意思。現在,我連看都不想看那些文章和著作了。時過 境遷,此一時苦心經營的東西,彼一時便沒有價值了。

不少人夢尋美國,彷彿美國是天堂一般。儘管我並不著急百了地想出來,但美國依然是我的憧憬。後來到了美國,跟很多人一樣,夢幻變成了現實,原來也就是那麼回事兒! 有許多的難處,許多的憂慮,許多的感傷。  

剛到美國時,心想要是拿到綠卡該多好,可以踏踏實實待在美國,出入自由,回國有面子,而且幾年後便是美國公民了。後來,綠卡寄到手上,我把它放在皮夾子裡,便什麼 事都沒了。原來綠卡也就是那麼回事兒。


人生陷入的矛盾  

人生的事不常常是這樣嗎?在你追尋的時候,那目標是如此地誘惑你,以致於你覺得達到之後,你將多麼 幸福,人生將多麼美好﹗其實不是這樣。人生的每一個目標,每一個里程,當你到達之後,你很快會覺得索然無味。有些東西的味道持續的長一些,但早晚那味道要 失去。談戀愛是有味道的事,想起來便火燒火燎的,實際上真的談起來很苦啊,等你苦完了,一結婚,就更苦了﹗世俗的追尋是這樣︰你的期望越高,等你達到目標 的時候,失望越大。因為一個人的生活,只有在和諧、平衡、完整中才有意義,而很多誘惑人的事,並不能滿足一個完整的人的需要。當你陷入某一種誘惑中的時 候,你就丟失了自己完整的人格價值。當你達到了某一個晝思夜想的目標時,你會突然發現,在更多的方面你是空的。而且,當你臨死的時候,躺在床板上只剩最後 一口氣,你回憶一生所有的追求,那時,你還會有同樣奇怪的感覺︰人生就是這麼回事兒﹗那時,你會覺察到一生之久不過是一眨眼的工夫,而一閉眼之後倒極可能 遇到「永恆」,但那個「永恆」到底怎樣,你根本把握不了。

人生不過是在遭遇「永恆」之前,活那麼一小會兒。如果是在永恆的死亡之前活一小會兒,人生就陷入了極 大的矛盾︰一方面,就這麼一小會兒,可得好好活,於是貪婪、爭奪、抓取,要享受好多好多;但是另一方面,因為就這麼一小會兒,所以你抓多少也沒有用,都要 失去,沒有什麼實質的價值。這就是人生不可解脫的痛苦︰拚命的抓,卻以抓不住為結束;希望與失望總是交織在一起;滿足總是生出不滿足來。人生的追尋就像海 浪一樣,一浪接一浪,每一浪似乎都是美麗的,但每一浪都是虛幻的,因為每一浪都要下去,復歸於水,而水是低沉平靜的。如果死亡是必定的結局,活著的意義是 什麼呢?如果今生的高樓大廈原不過是建築在浮雲流水上,你一專一瓦的辛勤建築還有什麼價值呢?

繼續閱讀 >>連結至原文章出處

More

2009年4月21日

生之追尋(一)

杏林子寫的《現代寓言》一書裡有一則〈蟬問〉,這樣寫道:

蟬問造物主:「有沒有什麼東西同時具備了生和死?」
「有啊!」
造物主回答:「稻子、麥子,一切的種子。。他們都是邊死邊生,邊生邊死的。」

我想,杏林子寫這則寓言的靈感,大概來自耶穌所說的一句話:「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,仍舊是一粒﹔若是死了,就結出許多子粒來。約12:23-28

  • 麥子死了,生機便從死中萌芽。死,是那粒麥子的生。這生生死死,講起來似乎有點玄妙。
  • 孔子雖然偉大,但對生死問題,坦誠地表示:「不知生,焉知死。」意思是說:「生我都不大瞭解,何況死呢!」

《論語》是儒家思想的經典,影響中國文化幾千年,難怪台灣著名作家張曉風在其著作《愁鄉石》的序文說這麼一句話:影響我作品最大的兩部書是《論語》和《聖經》。前者使我以一個中國人自豪,後者使我以一個「人」自尊。
  • 張曉風是一個基督徒,她並沒有忘本,她仍熱愛中華文化,不然她不會說《論語》使她以一個中國人自豪。
《論語》教導我們禮義廉恥,教導我們怎樣做個正人君子。可是張曉風為何還需要《聖經》呢?
  • 原來,孔子不能回答的問題,耶穌能回答。耶穌說:「復活在我,生命也在我,信我的人,雖然死了,也必復活。」約 11:25

《論語》不能解答的問題,《聖經》能解答了!


More

2009年4月17日

一起去 XX 學學~徐莉玲

昔日「中興百貨」形象、自創品牌的流行教母!今日打造台灣競爭力的「學學文創志業」創辦人......

Youtube收看 一起去學學~徐莉玲 video



2009年4月5日

23景「耶穌受難」畫

Scenes from the Passion of Christ這幅畫
把耶穌受難前後發生的23段事件,組合在同一畫面中,實在令人震撼!

  • 點「畫」連結到原網站,有更多說明 (滑鼠移到畫面不同處,會顯示情境文字概述)